首页 道教文化正文

《道德经》:人生最高级的活法,寡事、寡身、寡言!

运心斋 道教文化 2024-09-09 12:45:42 99 0
关注“运心斋”
运心斋.jpg

运心通三界

普化遍十方

三界三境

有求皆应


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

诸位吉祥,吾鱼道人,修道运心斋。

所遇皆系道缘,当以道心相应,悟道于心,显道于法。

有人说:“少即是多。”深以为然。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害怕不够,于是不断的从外面抓取。结果,却让自己疲于奔命,被欲望所奴役。

一个人成熟的标志,就是懂得了取舍,不再浪费时间,去追求那些无益于自己生命的东西了。

01

寡 事

道德00.jpg

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,委曲便会保全,屈枉便会直伸;低洼便会充盈,陈旧便会更新;少取便会获得,贪多便会迷惑。

生活中,有的人总是这也想做,那也想做。

结果,往往是什么也做不成。

为何呢?

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过多的欲望和杂念会分散人的注意力,导致精力无法集中。

在追求目标时,少而精往往比多而浅更为有效。

在追求过多的目标时,人们往往会失去对真正重要事物的关注和重视。

这种情况下,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时间,也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果。

身处花花世界,最容易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。

此时,如果定力不够,就很可能会被杂七杂八的事情,扰乱了心神,迷失了本心。

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追求和社交活动,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,既而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。


02

寡 身

道德02.jpg

“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,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。”

内心富足的人,不但不会害怕与自己相处,反而还会享受孤独。

内心空虚的人,往往寻求群体的接纳来减轻孤独感,但遗憾的是,这种尝试往往反而加深了孤独的深渊。

一个人若不能与自己和平共处,那么在与他人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和谐也显得尤为困难。

很多时候,面对自我独处的时刻,我们感到不安与逃避,急不可耐地投入人群的喧嚣中,以此作为对自我的逃避。

那么,这种对自我独处的恐惧根源何在?

很大程度上,是因为在独自面对自己的过程中,我们不得不正视那些自我认知中的“不完美”。

为了躲避这些自认为的“不足”,我们选择回避与自己独处的机会,但这种做法无异于关上了一扇通向自我成长与理解的大门。

实际上,个人的不足并不会因为视而不见就自动消失,它们依然会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悄然影响着我们。真正的智慧在于正视这些不足,而非通过逃避来掩耳盗铃,自我欺骗。

在“寡身”的状态下,人更容易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,从而更容易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本质。

这种专注和洞察有助于人提升自我认知、增强自我控制力,进而实现自我超越和内在的提升。


03

寡 言

道德03.jpg

《道德经》中,老子有言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“

过多的言辞往往会导致言辞的贫乏和困境,不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中道。

寡言并非指沉默寡言,而是强调言行的审慎和适度。

很多时候,我们的烦恼,多是由于“多开口”。

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,如果贪图一时口舌之快,很可能轻则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,重则会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老子说:“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
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;真正善于辩论的人,往往看起来比较木讷。

因为他们知道,与人辩论,只会招来各种纠纷;保持沉默,才能还自己的生活一片寂静。

生活中,避免无谓的争执和炫耀,用更少的言辞表达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,是一种高级的沟通艺术。

同时,寡言也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纷扰和误解,让人们在宁静中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

运心斋个人微信.jpg



版权声明:

本文由郁知老师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联系我们:公众号搜索:郁知老师,或者添加微信/QQ同号:97217784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(0人评论 , 99人围观)
☹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